视频·微党课③丨从边城走来 向世界走去

昭通新闻网北纬29度 2021-06-09

这是一列装载满尿素从云南水富出发开往全国各地的火车,别小看装载的只是一粒粒尿素,但它们却是一座城、一个企业成长的开始。上世纪70年代,为了让中国人吃饱饭,由毛主席圈阅,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从国外引进了十三套大氮肥装置。就这样,带着期盼的尿素装置在云南最北边的水富安了家,落了户。

70年代的中国,物质匮乏,更别说这最北边还是一片乱石滩的水富,外国引进的设备外国人最得意,他们打赌中国人一定立不起那最核心的反应塔。红酒为注!没有经验的建设者们心里打鼓……

“肯定要立起来塞!不要虚!”。当时,有14年党龄的退伍军人王继元用四川话喊了起来。

“是,不要虚!”

“不虚”

“嗯”。呼声越来越高,信念越来越强。70年代的中国人不怕苦,更别说是共产党。运输车不够,那就用背驼,用肩扛;起重机不够,那就用手拉,一人不行2人,2人不行3人,拉紧拉紧!

后来,反应塔立起来了,外国人输了一瓶红酒。外国的设备,中国人来生产,难度系数超出想象,可是为了实现那个让中国人吃饱的理想,建设者们迎难而上,一粒粒洁白的尿素生产出来了,大家都争相到尿素塔里看一看,望一望,捧着望着,眼泪流了下来,他们没有辜负党的期望,这一粒粒尿素装车从这里出发!

后来到了千禧年,改革开放不断深入,祖国迅猛发展,企业稳步前进,这乱石滩渐渐有了小城的模样,更多的青年奔向这里并赋予这粒粒尿素新的使命:要增产降耗。他们决心要向洋设备动刀且大刀阔斧。理想很丰满,过程很艰难。在这条生产线工作了30年的共产党员李银红说:当时,鞋子都跑烂了好几双,光是查阅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眼睛都快瞎了。可就算这样,他们总有使不完的劲儿,因为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改革创新。历时6年3次技术改革,这套洋装置有了更多的中国设计,中国技术,产量翻了近1倍。又是一粒粒尿素从这里出发去往了更多的地方。

现在,祖国繁荣,农业振兴,城市变美,我们不再是单单的被需要,而是有了更远大的理想:绿色科技服务现代农业。也正是这样,又一批批新青年奔赴而来。就在去年,这套装置连续运行449天就要打破451天的新纪录,可偏偏一个阀门泄漏,一边是新纪录,一边是高压易爆介质,问题棘手。获得云南工匠称号的85后共产党员黄钟勇敢站出来担下任务。他手握焊枪,俯身蹲地,一粒粒焊光闪耀,稳了,拿下,漏点被堵住,2天后的我们打破了新纪录并不断刷新创造了552天的超长纪录!

日出月落,建设者们在奋斗中坚持着,在坚持中奋斗,今天的云天化生产线从一条拓展到了上百条;厂房从云南水富拓展到了昆明、青海、呼伦贝尔;产品从云南走向西南,走到全国更走向了世界。

这尽管只是一粒粒尿素,但它们是祖国富强,城市发展、企业成长的见证,更是对这个奔腾时代的热烈表达。

一粒粒尿素从边城走来,向世界走去,这也是伟大中国共产党从南湖走来,昂首阔步向世界走去的缩影。百年征程中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目标,不变的是我们拼尽全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和决心,不变的是我们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和恒心。

采访结束时,王继元老人说:小吴,现在的时代属于你们,要加油哈!

好的,加油!

来源:中共昭通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  

审核:马燕     责任编辑:聂学虎
昭通新闻报料:0870-3191933 北纬29度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